前世記憶淺談
前世的記憶早已模糊,甚至完全毫無記憶可言,所以與我何干系呢?
 
話雖如此,但又好像不能完全脫離前世所加身的束縛,有些人在夢境中去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方,或是在現實中對一陌生場景曾有來過的熟悉感,亦是對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有著似曾相似的感覺。
 
在研究八字的過程中,對於四柱的來歷有著莫名的質疑,年月日時到底是要跟我們訴說著甚麼?
 
茫茫人海中為何我會出生在這戶人家,為何我會遇見你,為何我會與你成為夫妻,為何我的感情.............。
 
今天你所遭遇的一切,難道都跟前世無關嗎?
 
今天不管你對於命理是多麼的不相信,多麼的鐵齒,對於"感覺"是不可否認的,不是嗎?😁😁

依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473338_3328210597213538_984690205894856391_n.png

#怎麼記得我好像有寫過關於喜用神的文章了耶!!🤔🤔🤔

最近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八字格局在混淆不清,有的老師說不重要,有的老師說很重要,在網路查詢眾說紛紜,所以,格局到底重不重要呢?

我將喜用神擬人化好了。(很爛的小說情節)

小偷強盜-忌神

大俠(武器及幫手)-喜用神
食物-錢財

假設你生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孤身一人的走在路上,身上帶著僅有些許的糧食。

如果不好好的保護著,隨時都會有人來給你搶奪(比劫)。

說時遲那時快,在你一個不注意的時候,早已有一個在你身後跟隨很久的強盜正準備伸手要偷你身上僅有的食物,但在同時,也來了一位正氣凜然的大俠出現,制止強盜的奪取。

這時遲那時快,這位大俠因位因為有了幫手,就把強盜給打跑了..............這時你才恍然大悟,原來世上還是有人會幫助你的,然後你們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那你一定會想,大俠為何不一開始就出現呢?

因為大運流年不好,小偷強盜眾多更是猖狂,大俠只有一位抵抗不了。

後來大俠出現了,是因為大俠在偷偷製造更厲害的武器以及尋找幫手(好的大運或是流年),所以出現了,大俠也就不怕了。

這樣有沒有比較理解呢?🤣🤣🤣

其實用唐僧取經,會更清楚。😂😂😂

文章標籤

依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隋煬帝聽到民謠讖語後唱道:「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戀紅輝。」 

在今天崇拜金錢、物質的社會風氣下,有些人認為:有權力、有金錢就是幸福,有錢有勢就是快樂,有錢能使鬼推磨。真的是有權、有錢、有富貴就能幸福了嗎?下面說一個身在富麗「迷樓」中的有權、有錢、大富大貴之人的故事。大家看一看他的「迷樓」,反映出來的是快樂、是幸福嗎?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壽元49年,在位13年,為帝後期沉溺於女色,常常不上朝。一天,他對身邊親近的侍衛說道:「一國之君不但應該享受天下的大富大貴,也應當及時行樂,享受天下最大的快樂。如今天下安樂富裕,太平無事,正是我縱情歡樂的時候。」接著又說:「現在所有的宮殿雖然雄偉壯觀,豪華寬敞,卻缺少曲徑通幽的情趣,缺少深藏不露小房、令人愜意的密室。如能得,我就想終老於其中。 」

於是,近侍高昌上奏,推薦了一浙江人項升,自言能構築宮室。次日,隋煬帝就召見了項升詢問。項升在幾天內就進上建築圖,皇帝看了之後大悅,命人快速提供建材開始興建新苑。動用了大量的府庫錢幣、數萬人役,一年之內便修成了一座軒窗掩映、錯落有致、玉欄朱雕相連的幽麗新樓。樓中有千門萬戶,金碧耀眼極其奢華,壁砌生光,瑣窗射日,傍著棟梁、門戶布置著雕塑的金虯玉獸,極致工巧,古來都未曾有。如有人一誤入迷樓,彷彿墜入雲端,不知身在何處,一整天迷在其中都出不了樓。

隋煬帝來到迷樓,大喜迷樓的奇巧,對左右說:「使真仙遊其中,亦當自迷也。」就命名為「迷樓」,賜給建築師匠項升五品官,賞賜內庫絲帛千疋。接著,數千名後宮良家少女被挑選入樓,隋煬帝一到迷樓,有時一個多月還不想出樓。

有限的體力,要滿足無限的慾念,力量就會枯竭。 (pixabay)

就這樣整天沉溺於女色的隋煬帝,氣力一日日透支,十分疲倦。有一次,他不由得對身邊的侍從說道:「想我剛登基的時候,每天十分辛苦,覺睡得也很少,感覺好像剛剛才入夢便到了起床時間了。現在不辛苦了,卻整日昏昏沉沉,好像總是睡不醒,一接近女色,便感到十分疲憊,這是什麼原因?」

侏儒王義上奏隋煬帝說:

「臣是田野廢民,有幸入貢,在後宮灑掃,得到陛下恩遇親信。」

「我聽說人的精氣能使人耳聰目明,皇上還沒有登基的時侯,先帝勤勞儉樸,皇上那時也很少接近女色,每天接近的都是好人,所以精氣充實於內,神氣清明於外,因而每天都不會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這數年來,皇上沉溺於女色之中,後宮中美女如雲,皇上每天從早到晚尋歡作樂,除非是重要的祭祀和重大事件,偶爾親臨朝政,其餘時間從不上朝,即使有時召見遠方來人,或者不定時的慶賀,也是很晚才上朝,不到片刻,便又退朝回到後宮。有限的體力,要滿足無限的慾念,力量本來就會枯竭。

我聽說,古時候有一個山野中的老翁獨自一人在一塊大石頭上歌舞,人們詢問他:『您為什麼會有這麼快樂?』老翁說道:『我有三種快樂,您們知道嗎?人生很難遇到太平盛世,我現在就在太平盛世中,沒有戰亂流離的痛苦,這是一種快樂;人生難得肢體完備,我雖然老了身體依然健康,沒有一點殘疾,這是第二種快樂;人生難得長壽,我現在已經八十歲了還活在世上,這是第三種快樂。』詢問的人歎賞他的智慧和豁達。

皇上享受天下的大富大貴,聖貌高貴,龍顏鳳姿卻不知道自我珍重,思慮遠遠不如一個山野老翁。我身分低賤,渺小卑微,難以報答皇上的恩德,不知忌諱,逆犯天顏。」王義跪伏在地哭泣不止,眼淚鼻涕流了滿臉。隋煬帝命他起身。

第二天,隋煬帝將王義召來,說道:「我昨天夜裡反覆思考了你的那番話,極有道理,你是真心關愛我的人。」於是命令王義在後宮內為他選擇一間靜室,隋煬帝自己住在裡面,所有的女子都不准進入。

隋煬帝才住了兩天,就憤然走出房間,說道:「假如悶悶不樂住在這裡,即使能活一千歲,又有什麼意思呢!」他又重新進入迷樓。

大業八年隋煬帝吃了方士所進的丹藥,結果更加放蕩不可抑制。到了夏天,病態顯現,煩躁難安,一日飲幾百杯水仍然無法止渴。御醫莫君錫上奏說這是「心脈煩盛,真元太虛」,而且多飲就會生大病。

大業九年,隋煬帝準備再次巡遊江都。

(pixabay)

那時,迷樓中有一個宮女在晚上大聲歌唱:

「河南楊花謝,河北李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花結果自然成。」

隋煬帝聽到歌聲,披上衣服坐起傾聽,並召來宮女問道:「是誰讓你唱的?這首歌是你自己作的嗎?」

宮女回答道:「我有一個弟弟在民間,我是從他那裡學來的,聽說到處孩童們都在唱這首歌。」

隋煬帝聽後,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長嘆:「上天教給他們的!上天教給他們的!」於是他令人取酒來,自己唱著:

「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戀紅輝。」

他唱完竟忍不住心頭萬分悲傷。親近的侍從不明其因由,說道:「我們實在不明白皇上為何這麼悲傷啊?」隋煬帝說:「不要過問,以後自然就會明白。」

之後,隋煬帝巡遊江南。唐朝皇帝發兵進入京城,滅了隋朝。唐太宗看見迷樓時說道:「這都是搜刮民脂民膏、濫用百姓的血汗建成的。」於是下令焚燒掉。大火燒迷樓燒了一個多月,還沒燒完。

「河南楊花謝,河北李花榮」的歌謠應驗了,隋煬帝說是「天啟」,可見世代興亡,並非偶然。而大富大貴的隋煬帝本人在放縱享樂的過程中,反而招來了昏昏沉沉的日子和索命的病痛,最後招來的是亡朝的後果。@*

資料來源:(宋)《煬帝迷樓記》

依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也、命也,一般人能躲過嗎? (pixabay)

 

 

 

 

 

 

 

 

 

 

 

 

明朝時,周中立以善於推算祿命,而聞名京師。成化戊戌進士劉纓(西元1442年-1523年)在當都御史時,被劉謹陷害下獄,後來得以洗雪冤情出了獄,但還未恢復官職。這時,他得知周中立善於推命,因而去請教周某。

劉纓聽過周中立的聲名,不過沒有親自驗證,所以他就先以自己已故的兒子劉儆(音同「景」)的生辰求其推算。周中立說:「這個人的命很好,但三十三歲時有災厄,如果能度過這個難關,才會平步青雲。」劉儆死時正是周所說的三十三歲,劉纓心裡折服。於是,拿出自己的生辰求其推算。

周中立讚歎地說:「這是大貴人的命,最近雖然遭遇災厄,但已經轉危為安。日後會列位朝廷八位高官中,福祿雙盛,不可限量。」

劉纓聽後,有點篤定,等待著證驗。後來,他官至南京刑部尚書,那是在正德五年的事,死於嘉靖二年,年八十二歲。

周中立推命看眼前立即的災厄也準確驚人。一位刑部主事吳某,曾向周中立問命。周中立看後沒有直說什麼,作成了一封密函交給他。吳某因為正要去查看監獄裡的囚犯,當時並未拆開密函。豈知,命運大轉變就在一瞬間。

那一天,吳某兩個幼兒,在河邊玩耍,竟不幸雙雙失足落水,都溺死了。吳某的妻子又驚又痛,又恐被丈夫責罵,一時想不開,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吳某從監獄視察回家後,面對家中的悽慘劇變,悲哀難禁。立時,想起算命的周中立,便怒氣沖沖地去找他責問:「這麼等大事你怎麼不事先告訴我呢?」

周中立說:「我已經告訴你了啊!你回去看看我寫給你的密函便知。」

吳某回家,拆開密函,發現裡面寫了兩句話「雙雙燕子入池塘,紅粉佳人上畫堂」,哀在心中,也不得不驚服。

運也、命也,一般人能躲過嗎?

資料來源:明·陸粲《說聽》

依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命理】命中富貴當大官的 有哪些不凡的來歷?

 

富貴在天,修德在己。(pixabay)

    
 

西漢時南陽有陰氏大家族,非常虔誠敬神。傳到宣帝時,子孫陰子方事親至孝,而且積恩好施,是個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某一年歲末大祭的臘日,陰子方在清晨看到了灶神顯像,他非常欣喜,拜謝神恩,並用黃羊祭祀灶神。陰子方的樂善好施與虔敬感應了天神,從灶神顯像以後,陰子方的財富和田產都急速增殖,累積成了百萬大富,有田七百頃,擁有的車輿、馬匹、僕人,財富之多,有如一諸侯國的君主。

清 黃鉞《龢豐協象‧黃羊祀竈》傳畫陰子方修德養福。(公有領域)

 

大凡命中得富貴的、做大官的,大都不是些凡人。有的是前生或此生修來的,有的是祖宗積來的,有的是天上星辰降下來,或是仙佛果位中應化來的。仁孝慈善的陰子方也非常重視家族後代的品德教育,把富而不奢、溫順恭敬的好德性傳下去,福蔭後代,繁昌顯達,封侯封后。陰子方的孫子陰識為執金吾,受封為陰鄉侯,陰興受封為鮦陽侯,陰識的妹妹、陰麗華受封光烈皇后。(*出《後漢書.樊宏 陰識傳》、《東觀漢記.陰興》)

 

天上星辰下凡

清朝時期,江蘇溧陽人陳紫山,十九歲入縣學。有一天,他突然生了病。年輕人的一場小病卻不見好轉,愈來愈重,家人很是擔心。在恍惚間,他夢見一位紫衣和尚來看他,和尚自稱是玄圭大師,來到床邊握著他的手說:「你瞞​​著我來到了人間,還不如回去吧!」

陳紫山對紫衣和尚沒有印象,還搞不清楚狀況沒有答話,這時卻聽那和尚又笑著說:「別急,別急,你在人間還要中進士、入翰林院,等享用了再回來也不遲。」和尚又掰著手指計算,嘆惜道:「這一別,又要過十七年才能再相會。」紫衣和尚說罷就走了。

陳紫山一驚而醒,出了一身熱汗,病竟然好了。乾隆四年,陳紫山考中進士,入翰林院,官至皇帝的侍讀學士。到三十六歲那年秋天,陳紫山患了痢疾,久治不癒。這時,從前的夢境浮現眼前,他想起紫衣和尚在夢中說十七年後相會的事,一計算年期,他自知這次病是不會好了,就笑著對家人說道:「十七年的期限已經到了,可玄圭大師還沒有來接我,可能改期了,這樣我又能多活幾年。」

過了不久的一天早晨,陳紫山起床後,忽然焚香祈禱,沐浴齋戒,又叫家人取來冠帶朝服,穿戴整齊,對家人說:「玄圭大師已來接我,我要去了。」

這時剛好同榜進士,翰林院編修金質夫,前來探望陳紫山。金質夫素來篤信神佛,這時他在一旁突然大聲喝道:「既然送他到世上來,又要把他拖回去,來來去去,是什麼緣故?」

這時侯,陳紫山在病榻上閉著雙眼已經迷迷糊糊的,聽到金質夫的一番話,他就掙扎著坐起來,睜開眼睛說道:「來時無礙,去也無妨,人間天上,一個壇場。」說畢,盤腿坐定,一會兒就斷了氣。想必陳紫山從天上到人間逛一遭,又回天上去了。(出《子不語》)

「玄圭大師已來接我,我要去了。」(*示意圖)圖:清 王仲謙冊《仙真童子仙冊‧八仙-呂洞賓漢鍾離》。(公有領域)
 

祖宗積德福蔭

還有一種受到祖宗積德福蔭的人,西漢時丞相于定國(?〜公元前40年,字曼倩)就是這樣的例子。于家出身東海郡郯縣(位在今山東省郯城縣西),于定國的父親于公精通法律,在縣衙擔任獄史,凡是經手審理的案子,無論大小他都詳詳細細謹慎查訪,明察秋毫,公平允當地判理。尤其是他秉持仁德治獄,感化犯罪的人導正他們改過從善。那些觸犯律法經他審理的人,對他的判決處置莫不心服口服,毫無怨言。當于公在世時,郡中百姓就為他立了祠堂——于公祠,以表示對他的尊敬愛戴。

當時,東海郡地方上有一位孝婦,年輕守寡又死了兒子,一心一意侍奉婆婆十多年,恭敬又孝順。婆婆心中憐惜勸她改嫁,豈知孝順的兒媳始終不肯。婆婆曾對鄰居說:「我的媳婦侍奉我孝順勤苦,可憐她年輕守寡又沒有兒子,我這個老太婆不想一直拖累著她。」沒多久,婆婆自殺死去。

婆婆出嫁的女兒不明實情,上衙門誣告孝婦殺死婆婆。縣吏逮捕了孝婦,孝婦堅決表白自己沒有殺害婆婆。縣吏不信,找到一些不實的「證據」來治她罪,孝婦百口莫辯而服罪。縣吏做好獄訟文件,定了孝婦死罪,並把結案文書送到官府。于公明察,知道孝婦是冤枉的,據情理為孝婦力爭,他手持案卷,哭訴於太守府門,然而太守還是不聽,于公因此稱疾辭去了官職。

後來孝婦受刑枉死。從她死後,東海郡內大旱三年。新的太守到任,卜問緣故。于公委婉告訴他這件舊案,說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行處決,是否本地大旱的原因就在此呢?新太守於是殺牛祭拜了孝婦的墳墓,並在墓前立了碑,表彰她的節義。就在那時,天立時下起大雨,當年東海郡五穀豐收。郡中人由於這件事,更加敬重于公。于公管理獄訟秉持仁德、公正的精神,明察秋毫,未曾冤枉過人,積了很多陰德,他的子孫中出了顯貴之人,一個就是他的兒子于定國。

于定國從少年時代就隨著父親學習法律條規和斷獄,父親去世後,他擔任獄吏、東海郡的決曹。他為人謙恭,善於決斷疑案,公平執法,被當時人稱讚,在漢昭帝時,升任廷尉,《漢書》說「于定國為廷尉,民自以不冤」。因為才能高,他被推舉為侍御史,轉為御史中丞。在漢宣帝之朝,果然升到了顯貴的高位,擔任丞相,封西平安侯(西平侯),「功跡見述於世」。于公的孫子于永官至御史大夫;于家封侯傳世。(出《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

顯然,命中的富貴都是由修德、積德而來,得道成仙要有更高超的德才能得!

資料來源:

清代袁枚《子不語》、《漢書》、《後漢書》、《東觀漢記》

依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