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品種來源】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稱蘄艾。春夏間花未開時採摘,曬乾生用或炒炭用。搗絨為艾絨,為灸法的主要用料。
【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肝、脾、腎經。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
【主治】用於虛寒出血,尤宜于崩漏。本品能溫經止血暖宮。常配阿膠、地黃等同用,如膠艾湯;若配入大隊涼血止血藥中。也可用於血熱出血,如四生丸,是防其寒涼太過而留瘀,且可加強止血之效。用於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本品能溫經散寒,調經止痛,又能止血安胎。治痛經、月經不調、宮冷不孕等,常配香附、當歸、肉桂等,如艾附暖宮丸;治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配川斷、桑寄生等同用。近年以本品治寒性咳喘,有止咳、祛痰、平喘之功;製成注射液,行痔核粘膜層注射治內痔,有一定療效。此外,本品煎湯外洗又可治濕疹瘙癢。
【文獻別錄】《別錄》:「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藥性論》:「止血崩,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本草綱目》:「溫中,逐冷,除濕。」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溫經止血宜炒炭用;餘則生用。治咳喘入煎宜後下。
【現代藥理】本品主要含揮發油。其中有桉油素,萜品烯醇-4,β-石竹烯等。艾葉油吸入有與異丙腎上腺素相近的平喘作用,且有明顯的鎮咳及祛痰作用;艾葉油有抗過敏作用;煎劑對家兔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水浸劑及煎劑對多種致病細菌及真菌有輕度抑制作用,煙熏劑則抗菌作用較明顯。

1620804228860.jpg

arrow
arrow

    依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